香水的作者簡介以及背景

回復時間:2015-10-26 07:50:13 50次

十五年前,時任《世界文學》編輯的蔡鴻君先生慧眼識金,在八十年代相當活躍的德國文壇上注意到一顆嶄露頭角的新星——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并首次將其作品引入中國。然而,中譯本《鴿子》當時并未像小說中的鴿子對主人公產(chǎn)生心靈震撼那樣,在中國讀者中引起轟動。直到數(shù)年后,聚斯金德的譽滿全球之作《香水》才使他的知名度在中國陡然上升,其“香氣”甚至流芳至今。   聚斯金德1949年出生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施塔恩貝格湖畔,早年學過鋼琴,后又攻讀歷史,曾作過西門子公司的文秘,在酒吧舞廳里打過工,甚至還當過乒乓球陪練。廣博的歷史知識和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思維活躍,想象力極其豐富。在大學念書時,聚斯金德就嘗試撰寫短篇散文和長篇的影視劇本,但都未能發(fā)表或被采用。此后,他一度靠給電視臺寫劇本為生。1980年聚斯金德創(chuàng)作出第一部個人作品——獨幕單人話劇《低音提琴》,次年該劇首演便獲好評,隨即成為歐洲話劇舞臺上長盛不衰的經(jīng)典劇目。四年之后,他的第一部小說《香水》問世,該書一經(jīng)推出便迷倒了眾多讀者,先后被譯成近四十種語言,各種版本在全世界的總發(fā)行量高達1200萬冊。在隨后的幾年里,聚斯金德又陸續(xù)出版了《鴿子》和《夏先生的故事》兩部小說,均得到了讀者和評論界的交口稱贊,從而奠定了他在當代德語文壇引人注目的地位。   與同時代的德國作家相比,聚斯金德文學創(chuàng)作的產(chǎn)量并不高,作品的篇幅亦不大,但其豐富、奇特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含義,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jié),雋永的寓意和精湛的文筆,卻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断闼废褚徊砍錆M神秘色彩的傳奇,聚斯金德運用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十八世紀法國巴黎一個怪才格雷諾耶“尋香殺女人”的離奇一生。而在《鴿子》一書中,聚斯金德又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細膩入微的心理描寫技巧,把巴黎一家銀行門衛(wèi)諾埃爾的意識流動和內(nèi)心獨白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忠于職守、老實巴交的諾埃爾,三十年如一日地蝸居在自己的小屋里,過著平淡孤寂、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一天早晨,一只突然出現(xiàn)在門口的鴿子卻讓他驚慌失措,六神無主。于是,往日的平靜全被打破,包括衣、食、住、行和本職工作在內(nèi)的所有的生活細節(jié)均受到干擾,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瀕臨崩潰的邊緣。這一切莫名其妙的混亂,直到那只帶來不祥之兆的鴿子悄然離去時才隨之平息,一切又復歸原樣?!兜鸵籼崆佟分兄魅斯珣嵤兰邓锥譄o可奈何的大段自我解嘲,極為貼切地反映了失意者的矛盾心態(tài)。而《夏先生的故事》則通過孩童之口,以詼諧幽默且不乏諷刺意味的生動、形象的敘述,道出了作者對人間事物的真實看法。從這些題材和體裁不盡相同的作品上,可以看出聚斯金德編織故事的杰出才華和駕馭德語的深厚功底。   迄今為止,聚斯金德的文學創(chuàng)作幾乎都遠離鴻篇巨制和重大題材,而總是把視點放在那些沒有社會地位的小人物身上,對他們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無論是人生不得志的低音提琴手,還是孤家寡人的銀行門衛(wèi),或者“一意孤行”的夏先生,甚至那個殘忍的“香水殺手”,都屬于與時尚格格不入并為上流社會所不屑一顧的“圈外人”(Aussenseiter)。聚斯金德借助對這些人物命運的描寫,展示了后工業(yè)社會中人們普遍存在的困惑、恐懼、沮喪、不安、無奈,及其悲觀的內(nèi)心世界和荒誕反常、難以理喻的怪異行為,從而成為德國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作家之一。   聚斯金德生性靦腆,不愛張揚,平日深居簡出,行跡難覓。和一般知名作家不同的是,他的一部作品問世后,自己便遠離媒體的喧囂,下一本書總要等上好幾年才會露臉,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加上作品內(nèi)容亦真亦幻,故事情節(jié)似有似無,使這位天才作家在德語文壇上顯得若隱若現(xiàn),飄忽不定。人們已習慣了他在瞬間閃光發(fā)亮之后,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直到他又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幽然冒出。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是德國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断闼肥撬拇碜?。作品講述了一個奇才怪杰謀殺二十六個少女的故事。其每一次謀殺都是一個目的:只是因為迷上她們特有的味道。對格雷諾耶來說,每一次都是一場戀愛,但是他愛的不是人,而是她們身上的香味;謀殺她們只是為了要永遠占有,并且擁有他所愛的那種沒有感覺,沒有生命的"香味"…… 本書不是一本通俗的驚險小說,它是一部構思奇特,充滿幻想,寓意深刻的嚴肅作品。小說自1985年出版以來,連續(xù)幾年高踞德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十名,已被翻譯成四十種文字。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也因此成為德國近年來最受歡迎的作家.   +簡介+   書中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18世紀巴黎的故事,主人公格雷諾耶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連環(huán)殺手,他生在巴黎的一個臭魚攤子,但天生對香水有著匪夷所思的辨別能力,為了制作香水,格雷諾耶殺害了二十六名少女,以攝取其香味。《香水》寫于上世紀80年代,當時現(xiàn)代小說正走入過于觀念化、晦澀難懂的死胡同,而《香水》的古典式寫法、生動和抓人的情節(jié)成了西方小說界的一劑解毒針。《香水》一誕生就極其暢銷,并引領了新的小說潮流。被人們譽為“20世紀最著名德國小說。人的感官當中,嗅覺比較獨特,它的有效范圍并不狹窄(比味覺和觸覺廣,幾乎和視覺聽覺差不多),但缺乏交流和溝通。給愛人買香水會興奮,美食當前會興奮,在公交車里的濃郁女士旁邊也會興奮,除此之外少有嗅覺的激動。我們見慣了歌頌色彩線條贊美旋律節(jié)奏的文字,但以氣味為主人公的偉大作品,《香水》幾乎是第一部。篇首出現(xiàn)的描寫氣味的那一大段,注定是要成為經(jīng)典的:“在我們所說的那個時代,各個城市里始終彌漫著我們現(xiàn)代人難以想象的臭氣。……”   鑒于作者對感覺的描繪特別細致,首先要說的是,這是一本需要動用多種感官體驗去“看”的書。用你的鼻子,如果還嫌不夠深刻的話,就閉著眼睛,像小說的主人公格雷諾耶一樣,去追尋被各種各樣氣息所遮蔽了的香味。 有一點神秘兮兮的是不是?事實上,每一個人讀這本書的感受并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仿佛是在進行恢復嗅覺訓練,在慢慢找回失去了的感覺。說是對香水的重新認識或體驗也不錯,你絕對不會在別的小說里看到這么細致的對香水制作過程和香味的描寫。是的,我已經(jīng)用了兩次“細致”這個詞,我得說,在《香水》面前,我很貧乏。   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愿意和人分享書中對香水的最高評價。香水店老板巴爾迪尼第一次聞到格雷諾耶配置的香水,他看見自己“躺在一個有黑色卷發(fā)的婦女懷里,看到窗臺上玫瑰花叢的側(cè)影,一陣夜風吹過窗臺;他聽到被驅(qū)散的鳥兒歌唱,聽到遠處碼頭上一家小酒館傳來的音樂;他聽到緊貼著耳朵的竊竊私語,他聽到‘我愛你’,發(fā)覺自己由于幸福而毛發(fā)直豎,就在現(xiàn)在,在現(xiàn)在這一刻。”他因此給這種香水命名為“那不勒斯之夜”,以紀念他的愛情。   這本小說就是有這樣的魔力,讓你沉醉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致于漸漸忘記了有血腥的謀殺事件在發(fā)生,甚至覺得自己喜歡上了那種既恐怖又糜爛的氣息。你會一看再看,然后迷離。   據(jù)說《香水》自1985年出版以來,一直在暢銷書榜的前十位停留,有27種文字的譯本。一本嚴肅小說竟能暢銷至斯,我想大概只有《挪威的森林》可以與它相提并論。

內(nèi)容僅供參考 回答時間:2015-10-26 07:52:13

為你推薦

廣告
Alternate Text
VIP会员快速订购专用ID
買滿寄送贈品 超低價
優(yōu)惠價:¥ 1000.00 ¥1000.00

相關問答